4月15日,汉语国际教育专题讲座第三十六讲在苏州校区修远楼303教室举行。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洪炜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语义透明度、语境强度及词汇复现频率对汉语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的精彩讲座。
洪炜从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处理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几个方面展开。他表示,阅读是词汇学习的重要方式,二语学习者能够通过阅读习得新的词汇知识。但他们的习得效率与文本难度、学习者语言水平、词汇复现频率等因素有关。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虽然很多,但结果不一。洪炜以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30名中级水平的韩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 2×2×3 的三因素实验设计,通过控制相关变量,着重考察了语境、语义透明度及词汇复现频率三者对汉语二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强语境下,语义透明度对词语习得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弱语境下,语义透明度高的词语习得效率要显著高于语义透明度低的词语。在低复现率条件下,语义透明度高的词语习得效率显著高于语义透明度低的词语;而在高复现率条件下,语义透明度高和语义透明度低的词语习得效率则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增加语境强度和词语复现率不仅能提高二语者词语习得效率,还能有效抑制汉语二语者语素猜词策略的泛化,对提高汉语二语词汇学习与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洪炜的这一研究启示同学们,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客观看待语素猜词策略的有效性,在非透明词教学过程中要提供丰富的语境信息,重视例句数量且保证充足的复现次数。洪炜还指出了实验的不足,如实验材料数量偏少,对象母语类型、语言水平单一,仅测量了被试的词义理解成绩,并未测量三种因素对词汇产出性知识的影响等。他鼓励同学们日后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最后,洪炜还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并就讲座内容和论文选题等与同学们进行了更进一步地交流。
(编辑:马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