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主阵地,多元思想文化交锋碰撞,在这样的环境下,“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三个关键问题,对大学来说尤其重要。近日,记者走进西交利物浦大学,看到这里的思政课别具一格:思政老师巧妙创新教学教育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不仅让学生爱上了思政课,也让思政课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过去的‘两课’,经常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要么逃课,要么玩手机,这个值得我们反思。”西交利物浦大学党委党务副书记谢波认为,思政教育不是把学生当孩子,而是让他们一入学就意识到自己是“年轻的成人”,需要承担起成人的责任。“课程教学中能够主动学习,课程之外能够自我成长。”
西浦党委书记钞秋玲表示,目前,西浦毕业生回国发展的比例达95%以上,这体现了学生们的爱国情与报国心,也体现了西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育人效果。从这个角度看,作为中外合作大学,思政课尤为重要。
思政课变得更有趣,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
如果不提前预习,上课就可能听不懂。这样的情形就发生在西浦的思政课上,因为课堂思辨所需的知识点必须课前自学完成。学校“2+2+2”学教模式、“学生讲师”“微课”等多个课程平台让传统的思政课变得不一样,在引导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最终转变为研究型学习。
谢波介绍,“2+2+2”学教模式即课前学生需要用大约2小时来进行预习,解决知识点问题,课堂2小时老师将着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思考,课后的2小时则是学生的表达和再创造。“课后的2小时非常重要,也是学生最为主动和活跃的部分。比如课后老师会结合学习内容与当前社会热点,设计出兼具专业性、社会性、思辨性的主题帖,学生热烈地回帖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互评。一条主题帖往往会有几千个回帖与讨论,学生们都把网络讨论当作课余的一大乐趣。”学生还会自己选题、组队、写脚本、拍摄、剪辑,完成三分钟微课短视频,“主动”与“研究”成为最大的亮点。
不仅教师引导学生“学”,西浦同样倡导学生积极转型为“学生讲师”,而老师只需要给予一些授课技巧的提升。大三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康诗茁开设的“情商培养与提高”课程不仅吸引了西浦的学生,还吸引了科教创新区其他高校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学生开设的游戏选修课《炉石传说》让学生体验全新的逻辑思维方式,吸引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关注。目前,西浦已经有超过70名学生“在大学期间做了一回老师”。
思政教师入职门槛高,表现不佳会被“请”出课堂
上好一门课,教好一届学生,离不开一批优秀教师。在谢波看来,西浦思政课教师的“门槛”很高。“招聘试讲课上,近两百名学生的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你,你必须要有强大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亲和力,才可能让学生给你投‘YES’票。得到超过75%的‘YES’票,才能进入下一轮面试,否则,即使你拥有全球一流大学的博士学位,拥有超强的科研能力都没用。”
记者了解到,西浦的思政教师对学校独特的“五星育人模式”具有高度的认同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师朱爱红告诉记者,在她的课堂上,案例教学法、热点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是她的三大教学法宝。“西浦的教师学习能力都很强,他们一直在研究如何使用新方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研究型创新教案层出不穷。”在朱爱红看来,西浦教师之间已经形成了浓厚的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交流学习的氛围。
据介绍,西浦对教师采取“事先严选,事中监督,事后奖惩”的质量考核方式。即事先严把入职关,应聘者既要是博士,又要是党员,还要能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更要在现场试讲中过学生“大关”,最后要得到面试委员会的一致认可。教学中,会有同行之间的观摩,课程委员会的监督,学术部门不定期的听课,学生观察员的随时观察,学生代表定期会议的反馈,全体学生的期末综合评估打分。经过这一系列的严格把关,表现突出的教师可以申请破格提升,而对于表现不佳的教师会将其“请”出课堂甚至解聘。
思政课堂不断延伸,邀请外籍教师共同参与
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知名大学,西浦800余名教师中,外籍教师占比60%。500名外籍教师群体对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引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团结好外籍教师,让他们知华友华爱华,也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党委的重要职责。”
今年4月,在西浦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高校党建联盟联合举办的“外国人看中国”系列论坛上,不同身份的外国专家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他们眼中的中国。从汾酒、易经,到留学潮,再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浦的外籍教师从独特角度讲述了对中国的认识。资深外国专家带来的精彩演讲,让观众耳目一新。他们的分享也使在场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据介绍,西浦党委针对外籍教师人才服务工作中某些重点与难点,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建立了法律团队和文化团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日常生活帮助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另一方面还会邀请他们参加与思政相关的延伸课堂。“看中国”视频采访活动在外籍教师和学生中都颇受欢迎。当中国或全球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西浦就会视频采访。
“来自外籍教师充满正能量的观点与理念以及留学生的微课视频等,能够更加积极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谢波说。
记者 崔阳阳
《苏州日报》2019年10月31日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