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螳螂建筑学院:信义讲堂“讲”出第二课堂育人新模式
2016-10-19 09:51   人浏览  

 

    10月12日下午,江苏省产业教授、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蒋文蓓教授做客金螳螂建筑学院“信义讲堂”,这也是“信义讲堂”自2015年9月开办以来的第50场学术报告。一年来,“信义讲堂”深受学院师生欢迎,也体现了学院对基于校企合作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


 

 缘起何方:教学成果一等奖

 早在2013年,金螳螂建筑学院就设立了开放讲堂。20151月,吴永发院长、雷诚副院长牵头的《建筑类设计人才1+3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认为,获奖不是终极目的,而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为了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推进开门办学,扩大学院影响,丰富学术氛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经过半年多的筹划,在苏州信义置业房产经纪有限公司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有限公司的积极支持下,学院在20159月建院10周年之际推出“信义讲堂”,作为第二课堂的育人新平台。

 

 信义讲堂:请谁讲,讲些什么

 在信义讲堂的内容安排上,学院紧扣建筑类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教学大纲,根据核心课程讲授,制定一系列与课程计划紧密关联的、学分制的高水平学术讲座方案。讲座主题覆盖建筑学、室内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园林植物保护与运用所有专业及方向。

 一年来,先后有51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或设计师做客“信义讲堂”,他们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美国MZA、纽约Link-Arc、西班牙ARQTEL BARCELONA等海内外多个顶级设计院和事务所。演讲嘉宾包括院士程泰宁、孟建民、崔恺、张铭等,国家设计大师有时匡、沈迪、庄惟敏、邢同和等,学术名家李振宇、仲德崑、刘滨谊、秦佑国等,明星设计师有琚宾、陆轶辰、胡洁、Lorenzo Barrionuevo等。

 

 如何组织:三步走,前后衔接

学院将“信义讲堂”的组织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前期策划建立“学院牵头、各系参与、专人负责”的工作团队,做好前期策划宣传工作。每学期结束前,根据教学进度确定下学期循序渐进的讲堂课程方案。以建筑设计专业方向为例,学院将“信义讲堂”列为“建筑专业实践讲座系列()—(六)”课程,每门课程各为0.5个学分,并规定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4场讲座才可计算学分。

第二步,专家联络。学院有专人与有关专家点对点联络,确定报告时间,制作统一格式的海报。演讲在学院学术交流中心或学院实验室、教室中穿插进行,由专业老师主持,专人负责统计学生出勤、布置讲座后的论文写作等指导性工作。所有报告都全程录音、录像。

第三步,后期制作。对演讲视频都进行后期剪辑及制作,并适时在学院评图大厅的电视显示器中循环播放。对录音进行逐字逐句整理,每学期末,印刷“信义讲堂”学术专刊,作为教学参考,亦为未来出版学术报告专辑做充足准备,保证教育资源的有效分享和循环利用。

 

 50场报告:受益面广,影响大

 开办一年来,信义讲堂已经进行的50场专题报告各具特点、精彩纷呈,场场爆满、反响热烈,直接听众达6500余人次。有一次,讲座现场只能容纳80人的场地竟然涌进了近200名听众,在苏高校、设计院纷纷来电联系,请求帮忙预留座位,部分高校来学院参观甚至因为要旁听报告而延长了行程,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前来讲座的专家们在讲课间隙,都会到金螳螂建筑学院进行参观考察,对学院的办学成就也逐渐从过去的认识了解到现在的认可。

 吴永发院长表示,学院将进一步总结“信义讲堂”的经验,今后每年举办50场左右的高水平学术报告,以校企合作、学分制、后期资源有效利用为创新点,确保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形成有机结合和有效补充,两轮驱动,提高建筑类卓越人才的培养质量。

 

 


(金螳螂建筑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