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副校长熊思东拟“转正
2016-01-29 03:11   人浏览  

早报记者 龚菲

  据江苏省委组织部2016年1月4日发布的省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现任苏州大学副校长、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熊思东将拟任苏州大学校长。

  早报记者注意到,现年54岁的熊思东拥有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的重要科研机构担任领导职务。他还是民盟成员,一旦当选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将成为1949年后苏大建校史上首位民主党派校长。

  31岁时即获评教授

  公开履历显示,熊思东1962年出生于江西新建。25岁时,获山西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硕士学位,30岁以优异成绩和出色论文提前获上海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这一年,他首次证实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系免疫耐受形成所致,并创立了以免疫原性复合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途径,解开了1980年代人们对为何会得慢性乙肝、如何治疗慢性乙肝等问题的困扰之谜。

  在熊思东31岁时,他便被上海医科大学罕见的破格评为教授,他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之后,熊思东赴法国做博士后,赴美当访问教授,其间还担任卫生部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成果屡屡获奖,成为中国免疫生物学的领军人才。

  作为医学“优等生”,熊思东博士刚毕业后,便担任起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的政治课教学。据2015年7月21日《人民政协报》报道,熊思东在面对学生经常提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究竟在哪里”时,他并不是简单给学生讲哪种制度更优越,而与学生们一起分析中国国情,还把课堂搬到社会这所大学里。

  据媒体报道,熊思东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多次提交提案,建议加强在校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培育学生关怀天下的人文精神。该提案得到了教育部、卫生部等相关部委的重视。随后,全国医学院校学生的课程里增加了人文社科课程的教育,执业医师考试中也增加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

  2009年从复旦调苏大

  早报记者注意到,苏州大学官方网站的现任校领导中,苏大的领导层为:党委书记1人、校长1人、党委副书记2人、副校长8人。在8名副校长中,熊思东排在第五位。

  据了解,2009年熊思东告别执教多年的复旦大学,正式“转会”曾兼职的苏州大学,担任副校长。据上海政协《联合时报》一篇文章介绍,熊思东日常生活很简单,对金钱和收入并不太看重,但他在为苏大学科建设、引进人才时,总会承诺对方,给人家以体面的收入,让别人对自己、家庭和朋友都有所交代,因为“收入反映了社会对你的认可度”。

  从1983年至今,陈克潜、姜礼尚、钱培德、朱秀林等先后担任苏大历任校长,其中后两任均在苏州任职10年。熊思东一旦当选苏州大学校长,将成为1949年后苏大建校史上首位民主党派校长。


相关推荐